关于中美格局和未来科技投资,孙正义郭台铭黄钦勇说了什么?
2019-07-29 19:45:57
  • 0
  • 1
  • 8

来源: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编者按

这是最近在台湾举办的一场高峰论坛,G2 and Beyond——全球产业秩序的解构与创新。论坛主要讨论在中美 G2 格局下,世界科技岛链的秩序将如何重构,资本会如何流动,以及科技的未来之地究竟在何方。今天重点摘取郭台铭、孙正义、黄钦勇在论坛上的讲话。

郭台铭:鸿海集团创办人

孙正义:软银集团创办人

黄钦勇:电子时报社长,畅销书《科技岛链》作者

1

郭台铭:未来世界只会有G2,中国和美国

未来将有两种 5G,中国 5G 和美国 5G。未来世界只会有 G2,中国和美国。

当今世界的Unicorn Company(独角兽公司),美国占了60%,中国占了25%,中美两国加起来 85%,就占了世界大半。

所谓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成立不到 10 年,但估值已经超过 10 亿美元的新创科技企业。他们的特点是,成立时间短,但估值很高,未来被看好。这类代表未来的公司,称之为独角兽公司,中国占了25%,美国占了 60%。将来在 G2 的世界里,就会出现两套系统。一套在中国大陆做,一套在美国做。而关于 G2,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是 5G。在这方面,华为的规格,已经主导了世界 5G 的规格。

但美国不要用,怎么办?

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以前一个华为朋友告诉我,当华为人听到 5G 将在法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Alcatel-Lucent)开发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地跳上餐桌,因为他们知道,当诺基亚买下“阿尔卡特朗讯”之后,并没有把 5G 的研发,搬在美国,也就是没有搬在“朗讯的贝尔实验室”,而是将 5G 的研发放到了法国阿尔卡特。

各位知道,法国出名的是香水和皮包,半导体硬件上是不行的,所以选择比决定重要。

当初因为 5G 由阿尔卡特主导,就没有让“朗讯贝尔实验室”那批更出色的团队来做。所以华为人很兴奋的认为,他们赢了。事实也是如此,华为在 5G 上确实赢了,美国输了5G。但今天,美国不服气,美国也要做 5G。

我也不瞒大家说,孙正义和我一直在谈,我们也一直在谈这个事。美国怎么做 5G,以及我们怎么帮美国做 5G。其实这次我在美国做投资的时候,我进白宫,特朗普总统也叫我在美国科技园区做 5G。

我昨天刚拿到新的报告,现在成长最快的 5G 供应商是谁大家知道吗?是三星。我吓一跳,三星起来的这么快。刚刚黄社长说,亡秦必楚,大陆对于韩国产业链的挤压确实是越来越厉害的,但三星是一条很有危机感的大鳄鱼,我们不能小看。但现在问题是,美国一直想要主导规格,而且我知道,美国已经开始开发 6G了。那这中间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将来美国的 5G 系统,一定和中国的 5G 系统不一样,尤其是在安全部分。

还不光是 5G,我再举个例子,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大陆有很多基因定序的公司,基因测序,已经被定位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了,所有资源,优先往那块地方倾斜。所以未来的世界,G2 的这个规格和定位,是不会变的。全世界开车都有两套系统,一个左边开的,一个右边开的。其他的规则,也会逐渐出现两套系统,这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强。

那站在台湾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大陆的,也可以做美国的。我们半导体公司,没有道理把华为推掉。

所以我说,台湾的机会是在 G2 的格局下,左右逢源。也不止台湾,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两套准备,就是为了应对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两套规则。

一套大陆规则,一套美国规则,日本在做,韩国在做,德国做的更早。德国汽车工厂,在规格问题上 BMW 在美国设厂,在中国也设厂,这两地方的规格就不一样。BMW 的车厂规格将来就会出现两套标准,据我所知BMW的设计研发团队已经在拆分了。一个专攻美国市场,一个专攻中国大陆。

至于欧洲,欧盟缺少互联网公司,欧盟最后能不能成为 ONE WORLD,THREE SYSTEM(一个世界,三套系统)我不知道,我现在能看到的趋势,就是G2。我们不要去害怕,也不要去回避,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在G2中,抓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2

孙正义:投资趋势比投资公司更重要

对于今后 30 年来讲,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尤其是在各位的人生当中。而且现在是概念的整个转变,但我们要包容这种转变。

我想先给大家看两张照片:

这是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左边那张是 1900 年的,你看到一辆汽车,和九十九匹马车。而右边,同样的地方,十三年后,你看到的是九十九辆车,和一匹马车。发现了吗,仅仅过了十三年,街道上,车辆取代了马匹。

这就是一个概念的转变,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时期,就是一个伟大的概念转变时期。

这种伟大的概念转变,不是每年都发生的,而是百年才会发生的转变。那再看我们现在,2000 年纽约的第五大道上还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情景,但到了 2035 年会发生什么?

2035 年,自动驾驶汽车会取代过去的汽车,占领我们的街道。人工智能(AI)会取代人力,就像当初汽车取代马车一样,这就是一个,百年才会发生的转变。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历史。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个过程,伟大的改变也是一个过程,但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呢?因为他们。

企业家的精神造就了工业革命;所以改变世界只需要几个人,他们都是英雄,当时的英雄。

亨利福特的量产汽车工厂,将大量汽车带入我们生活。但汽车要大量使用,需要大量石油,于是洛克菲勒的企业供应了石油。这两个人的结合,才会有汽车产业的雏形。爱迪生的电力企业,让电走入千家万户,这世界没有电,还能运转吗?所以一个人的热情,足以改变世界。

J.P 摩根,他就更重要了,他为所有的企业提供大量的投资和贷款。正因为有了他的资金支持,大量推动革命的企业,才得以继续发展。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 1960 年全世界最重要的公司:

第一名,汽车;第二名,石油;第三名,汽车;第四名,电力能源;第五名,钢铝。

接下来的也都是石油公司。换句话说,1960年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基本上是两类:汽车和能源。在那个年代,投资这两类公司,你就投资了未来。

当年美国 64% 的人是农民,在日本 90% 的人是农民;而现在,美国的农民是2%。所以工作的定义也随着工业革命为之改变了。当年很多人对于工作的定义,就是好好种地当农民。

而现在 98% 的人,对于工作的定义,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已经被改变掉了。改变是持续进行的,而人类继工业革命后的下一步革命。毫无疑问的,是信息革命。

再来看下一张图:

这是全球网络的流量,底下是年份,从最早的 1995 年到 2018 年,网络的流量,增加了 100 万倍。

我们再来看另一条蓝色的线,蓝色的线,表现的是 23 年来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价值(市值)。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线和红色线,高度重合。网络的流量和网络公司的市值,完全成正比的等同暴增。这足以证明,过去这二三十年来,互联网是最大的投资趋势和发展方向。

各位,做投资必须要宏观看待问题。赚钱不难,赚钱真的不难,只要你有宏观概念。我告诉大家,我投资的公司,每年的净利润,是44%,而且还在不断成长。我更看重宏观,而我只是个简单的人物,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投资宏观。

这张图,是1994年市值前十大的公司

今天,2019 年市值十大的公司,有七家是互联网公司: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阿里巴巴、腾讯。

30 年前,投资互联网就行了,哪有那么复杂,太复杂反而赚不到钱。做事情简单化,去了解那个追根究底的原理。所以各位,真的不用太复杂。

那下一个蓝海在哪里?

未来 30 年,或者说 30 年后,世界排名前十大的公司都有哪些?30年后,世界市值排名前十大的公司里,一定有大量的AI公司。就像今天,排名十大的公司里,有7家是互联网公司一样。未来,是AI的未来。

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正在不断朝AI发展的网络公司,30年后还会不会有他们的身影?

AI 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革命。AI 革命,将比过去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全都要来的更大更广泛。

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记忆体的储存能力、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在这 30 年来,都成长了 100 万倍。那再过 30 年呢?

再过 30 年,再成长一百万倍,也就是说再过30年,AI 将比现在再聪明一百万倍。但我们人类30年后,会比现在聪明 100 万倍吗?显然不可能嘛,但是30年后的人工智能,就会比现在的人工智能,聪明 100 万倍。你别不信。

上面这张图,人类正常的智商(IQ),都在 100 左右。罕见的天才爱因斯坦190,达芬奇 205。那么请问,未来 AI 的智商,会是多少呢?

30 年后,AI 的智商将会是 10000。你们有谁听过哪个人的智商是 10000 的?人不可能,但是“人工智能”可能,一万智商的AI,再天才的人都没法比。当然人类与AI最大的差别不在智商,而在情感与创造。

情感与创造是智商再高的AI都无法做到的,但未来在很多方面,AI都将比你,比我,都做得更好,或者说好得多,这是必然发生的。而且AI最强的能力,其实是预测,将AI用在预测领域,前景非常好。

很多 AI 预测的领域,都比人类好,尤其是精准预测,AI就是未来的精准预测水晶球。

接着我们再来看机器人的成长,这些机器人不止是数量会成长,他们里面的AI也会随之大幅成长。而机器人并不一定就长得像个“机器人”,有时候一个盒子,一个智能音箱,也能发展一个“机器人”,来为人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未来你去麦当劳,都将是机器人点餐,麦当劳里不会有人。而且这些机器人都是高度智慧的,它们会对你进行精准预测。当你走进这家店时,它就知道你的“大数据”,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是咖啡还是热巧。或者你刚打完篮球,走进麦当劳,AI 会直接给你冰冻饮料。当然还有另一种更棒的情况是,当你坐进无人驾驶车里时,只要说一声去麦当劳。随后AI会帮你处理好一切,当你的车停在麦当劳窗口时,你的东西就已经送到

所以我可以很大胆的告诉大家,2040 年之后,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的人口数量。

台湾有 2300 万人对不对?台湾人不算多,但如果台湾有更多聪明的机器人,来帮助生产产品,台湾人就不必做工厂那些工人工作。你们只要做设计就好了,生产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做。

如果机器人使用效率够高,参与设计的人数够多,就能够在一定的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台湾需要AI来帮助你们,需要超级智慧来帮助你们,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趋势。

接下来另一个趋势,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

未来世界,一切的东西都是 IOT,都是彼此相互连通,相互关联的,这样让处理的效率更高,更快速。但要达成这样的高效率生活,需要多少晶片来帮助你?需要多聪明的 AI 来帮助你?

未来不止是你和物品的沟通,物品和物品间也会相互沟通,这在物联网的时代将成为很普遍的事。

物联网的市场,到了 2035 年,规模将比现在大 1 亿倍,那么你说,什么是未来?

未来在这里:数轴代表价值,横轴代表时间。底部的黄色,代表农业,其价值与时间的比例一目了然,灰色代表工业,紫色代表互联网,也就是我们正处的时代,而未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属于蓝色的,是属于 AI 的。

所以,如果你是投资人的话,无论你手上是有十万,一百万,还是一亿,十亿,你要投资什么呢?要投资未来!很简单的概念,一点也不复杂。如果你投资一家公司,两家公司,可能投资对了,也可能投资错了,但你投资的是趋势的话,你一定会赢的。投资趋势,比投资公司更重要。

你或许会觉得我孙正义比其他人厉害。但并不是,我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投资趋势。所以软银公司,现在在干什么呢?主要做三件事:

1,主攻人工智能(AI)

2,投资独角兽公司

3,创造协同价值

当年我创建了软银,投资了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了雅虎。我是有获利,但也犯了很多错,我没有投资亚马逊,这是我的错,一个很大的错。我曾经和杰夫贝佐斯,面对面谈过,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亚马逊 30% 的股份,但他坚持 1.3 亿。就因为这 3000 万美元,我们没谈拢,我错过了亚马逊。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 8700 亿美元,30% 的股份就是 2600 亿。

我因为 3000 万美元,而错过了 2600 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大的错,但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所以我准备了1000 亿美元,做一个愿景基金,一个未来基金,去投资趋势,投资未来。

3

黄钦勇:我们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了,台湾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艰困的情况。这个艰困,来源于“科技岛链”。什么是科技岛链?在美苏冷战时期,叫第一岛链,东起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这一整条叫做第一岛链。但是当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其实质早已不是贸易战,而是科技战。那科技战的定义是什么?

真正的科技战,指的是两大方面:

1,全球供应链

2,半导体

在这两大方面里,台湾都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除了台湾外,韩国日本,也同样重要。这和 1904 年的日俄战争很像。当时日本和俄罗斯打仗,战场在中国东北。现在中国和美国打仗,但是战场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想想,台湾怎么生存?在科技岛链的概念之下,台湾该怎么生存?

特朗普说,美国要再次伟大。但各位也知道,北京那些大佬都不是吃素的。而台湾夹在中间,是“利害关系人”,所以台湾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又怎么可能任人摆布呢?

中美贸易战,是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1991 年苏联解体以后,最关键的时刻。

所以当冷战时的第一岛链,变成了如今科技岛链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

特朗普企图用四波的贸易关税,来重整全球供应链。当他打出第二波关税的时候,英业达的董事长将笔记本工厂和服务器,从大陆撤回了台湾,但供应链太过庞大,搬,不是那么容易。

我去看过郭台铭董事长在郑州的工厂。我说郭董你真了不起啊,你郑州有 28 万人。郭董马上纠正我说,不对不对,我刚刚超过 30 万。

大家想想看,30 万人的工厂,如果特朗普关税一波波打下来,这 30 万怎么搬?就算只从大陆搬出 30%,那也要搬出个 10 万人的工厂来。这绝对是个高难度的工作。硬体是个障碍,而半导体更是个难以打破的天堑,因为半导体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它从最上面的EDA、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最后的零件流通。

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台湾都深深的参与其中,台湾如何在两头大象打架下,两边操作,左右逢源呢?台湾不是没有机会的,台湾要重视一带一路,同时也要重视“印太战略”。

印度洋周边有 25 亿人口,台湾要左右逢源,而且他们也需要我们,或者说,暂时需要我们。

前两天我看了一封韩国杂志,上面一篇调查报告说。2000 年以后,中国选择的重点产业,没有一个失败的。2003 年以后,中国的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等所有的行业,中国没有一个失败的。全世界十大手机,有七个是中国品牌;全世界十大车用电池,有六家是中国品牌;美国至今加起来就卖了 36 万辆电动车,但中国卖掉 125 万辆。你说,谁说了算?

报告最后得出了结论,四个字亡秦必楚。将来把韩国半导体干掉的一定是中国。中国有庞大的国家资本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两大元素加在一起,打遍天下无敌手。

当韩国一系列优势产业都逐一被中国赶超后,韩国的半导体,将在 202几年,被中国超越呢?如果韩国也在科技岛链上,当韩国垮了,下一个会不会就是台湾?台湾有什么本事能不被大陆超越?

(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到底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和大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大陆进口减去出口,加上自己生产的半导体,一共 2511 亿美金,大概占全球市场的 58%。这个 58% 里面,大陆自己的本地公司贡献了 36%,而剩下的则由外资公司,像鸿海、广达、伟创,三星,LG,索尼这些外商全部加一起,贡献剩下的22%,在半导体设备上,大陆本地工厂只购买了 35%,剩下的三分之二,是由外商的公司买的。

结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好像大陆自己的本地厂买了更多设备,不是的。

前些天我和台积电的张忠谋董事长吃饭。饭局上董事长问我,你说中美大战对半导体有什么意义?

我说这背后牵扯了太多“政治力”的问题,我不是特朗普,我无法预测,但是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第一种,中国以国家资本继续横扫全球

第二种,特朗普也以国家力量成功制衡中国

第三种,双方僵持5-10年

但台湾必须从不同角度来编制不同剧本,不管之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台湾都有不同的牌可以打。

而且半导体未来将有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半导体越来越是一个权贵的游戏。光一个12寸的晶圆厂,到7纳米,10万片一个月的时候,这个工厂的投入,至少要180亿美元。180亿美元的投入,多少人玩得起?所以未来,越高端的半导体,越是一个权贵的游戏。

到那时你会看到,只有倾全国之力,将一个产业做到全世界都无可替代的时候,你才能活得下来。半导体行业,以后就是国家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对抗,背后没有国家力量支持的半导体企业,没一个活得下去,而台湾要玩这权贵的游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全面性的整合。

如何将人才整合起来,变成一个无可替代的团队。跨产业的整合,半导体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整合,变成一个多元化的合作。台湾那么多半导体厂,半导体人才,彼此间能不能合作?外面都打的风生水起了,台湾内部还在内斗,还在自我消耗,不加速整合的话,怎么活得下去?

台湾很棒,很有竞争力,但是我在大陆一个很好的朋友,京东方的董事长王东升,他对我讲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你们台湾人,是大饼挂在脖子上,被活活饿死的人。各位同意吗?

每当想起这句话我都很惭愧,台湾确实有很多优势,很多好的地方,但我们没法去凝聚这些优势。大饼明明就在嘴边,但却吃不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