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如何引爆数字经济
2020-11-18 17:21:28
  • 0
  • 0
  • 0

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雄安新区

雄安,一座活力焕发又独具魅力的区域。

雄安新区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新区,在2018年4月20日发布的中央对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就明确指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部署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大量的前沿技术在这里被提出和运用,数字孪生城市、5G、车路网云一体、智能城市等等,各种前沿技术都在这里轮番上场展示。

而这些,都绕不开一个词,那就是新基建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升级转型的当口,数字经济通过产业数字化不断拉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作为以现代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进而壮大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建设,对数字经济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高端化稳健推进。数字化就业占比扩大的趋势在第三产业率先显露,更为发达的城市、更为先进的产业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就愈发强劲,新职业、新用工形态也应运而生。

01
新基建与数字经济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2018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30.2万亿美元,同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我国的数字经济增长稳健,更加体现出其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

新基建覆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这三大方向。

新基建的大力建设和加速发展势必对同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挥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条路径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新基建布局的产业主要有:5G、人工智能、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特高压、新能源、工业互联网。

在这种风口下,无人驾驶、智慧出行、智慧安防、智能家居、新零售、互联网医疗、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已深度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02
新基建与人才就业

数字经济与人才就业的关系,直接看数据: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8年数字经济领域提供就业岗位1.91亿个,占所有就业岗位的24.6%,体现出数字经济强劲的就业吸纳能力。通过数字产业化路径提供岗位1220万个,由此可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该领域也将是新就业岗位、新用工形态的主要发源地,对“新用工”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先导性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比提升显著,并且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更高,这也决定了数字经济率先在此类城市发力和赋能,同时也带动了新职业新岗位的出现。

一方面,技术助力人力资源的流动突破物理边界,在线工作成为大趋势,这种新型的用工形态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出现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用工场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普及。

新基建促进了产业数字化,鼓励创新就业、扩大人才需求、催生新职业、扩大产业就业能力。以5G、AI等为主的新场景已经成为未来的蓝图。这其中蕴含的大量人力需求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工业化联网与第二产业升级,传感器、芯片、机械、软件等技术功能的结合,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以上全链路的打通,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基础,也是丰富用工形态的前提。

03
机遇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是对立面,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福利和风险。数字经济时代一方面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就业质量和丰富的用工形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自动化大量替代人工,加剧了结构性失业的风险。

新基建在推动新用工的同时,基于产业数字化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势必造成部分岗位被自动化技术或AI取代,而部分新生需求暂时无法得到满足,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或将加剧。AI容易造成低端劳动力大量失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将造成部分劳动力的冗余。同时,新型人才也是供不应求状态,容易造成人才链断裂等问题。

04
小结

“如果说传统基建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那么新基建一定是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充分条件,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基建的本质是投资,推动生产继而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社会的助力。加之新基建产业高端化、地域中心化的特征与劳动力流动沿着产业、去往高处、朝中心聚集的三大核心规律完全吻合,新基建将加速劳动力的正向流动与升级,进一步深化用工、就业多元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