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的根因与化解
2020-10-21 16:29:00
  • 0
  • 0
  • 2

来源:王育琨频道 

欲成事者,须先觉悟“无限的可能性”,才可孕育造就新世界。
“你灰度了吗”?按下暂停按钮转换频道。这一问实际上在“即物穷理”,就是在叩问每个当下的第一性原理。一旦即物穷理得到了当下第一性的原理,化解之道也就自然流现了。
王育琨

内卷化对于新的生成和进化,是一种消极的力量。想破除这种力量,重要的是追问内卷化的根因。根因清楚了,解决的办法就自然流现了。这是我作为伟事达中国私董会教练,所坚信的逻辑。因此,我都会着极大的敬意,罗列华为内部论坛对邱小海内卷化(华为热文| 什么叫内卷化?)文章根因的点评和我的思考:

1. 没有进化或者革命,就会内卷,就会进入囚徒陷阱、创新者的窘境…… 螺旋而不上升。

2. 内卷的根源是一个组织获得资源的速度赶不上对资源需求增长的速度,组织成员的努力只是争夺现存资源而对开拓资源没有任何意义。

3. 领导不懂业务,天天扯皮,四处摘桃子,搞技术的干不过搞政治的,就是普天下最大的内卷。

4. 没有搞出跟我们人口,经济总量相当的创造和技术,没有掌握像样的核心技术(可以卡脖子的)。这就是内卷造成的,内耗掉了。

5. 华为的流程、制度的大的框架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各个部门为了出绩效,把流程不断打补丁,搞得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趋向“完美”。

6. 内卷严重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以自然进化(或者自然变异、再或者自然灭亡)等各种方式结束内卷。以外力干涉内卷的结果几乎只会有一个,迅速形成新的内卷,形式不同,内涵一致。

7. 大量专家在做的证明题(证明主管决策正确)就是典型内卷。老板刚刚发了一个发挥专家价值的讲话,我觉得风险很大,弄不好就是进一步的内卷。

8. 内卷这件事情,是“熵增定律”发展的一种必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既然如此,正视它的存在,想办法去尽量减少这种内卷,并且从内心里去允许这个过程的存在,会好一些?

9. 那些试图用成功模式,试图用英雄人物的人性当作一把律尺,屏蔽掉人和万事万物巨大无穷性的企图,都是最邪恶的!

10. 有限思维与无限可能性为敌,消灭可能性带来的纷乱;无限思维与可能性为伍,激发可能性而释放红利。

11. 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当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每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

1
什么是内卷化

近一段时间,内卷化(Involution)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华为新人丘小海,以在青年中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看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不能提高单位人均产值。

华为新人丘小海提出的内卷含义(华为热文| 什么叫内卷化?)。

内卷是一个新名词。作为新词,目前尚未查到有任何标准或权威的定义,只有一些大致上的理解。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 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试以七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作解释。邱小海认为: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2
内卷化的表现

邱小海对内卷化的表现,作了很好的概括。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或维稳之类)大检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尤其在着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这是一种自我较劲,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还得拿个放大镜看,累死人。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例如,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为了比出高下,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就是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3
华为内部跟帖评论

华为新人邱小海,没有直接说华为的内卷化,在华为内部网络上,则直接被当做对华为内卷化的批评,得到了一片拥戴。看来,大公司华为也苦内卷化久已。

没有evolution(进化)或者revolution(进步的革命),就会involution(内卷),就会进入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囚徒陷阱、帝国主义扩展陷阱、创新者的窘境…… 螺旋而不上升。从西进到海权论,从大宪章到知识产权保护,从农业到工业革命,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从新铁公基到新基建,都是在试图避免内卷,进入到新的螺旋式上升、新的S曲线,都是痛苦的。“没有原创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房屋、汽车……都会饱和的,饱和以后如何发展?不发展,一切社会问题都会产生。”公司市场、业务规模可能会收缩,客户和市场空间少了,都开始在内部绣花,就更容易出现各种内卷。如何拓展新的产业组合、如何解决涉及生存的根技术、如何开拓新的边疆找到新的增长和利润区……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减少内卷问题。

内卷的根源是一个组织获得资源的速度赶不上对资源需求增长的速度,组织成员的努力只是争夺现存资源而对开拓资源没有任何意义;从国家层面,高端产业向外向高扩张受限,中低端产业人员溢出(例如35岁,人才越高端中低端产业越无法承受);反映到个人就是,越优秀卷得越厉害,例如硕博扩招、清北去街道办当公务员,卷到博士直接卷王之王,sci多如狗,nature遍地走。一句话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领导不懂业务,天天扯皮,四处摘桃子,搞技术的干不过搞政治的,就是普天下最大的内卷;胶片文化是大忽悠们最喜欢的舞台……

处在内卷的环境里,大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逐渐摸清内卷的套路,更有甚者利用内卷的规则。于是,内卷得益者占据更多的资源,资源获取更加困难,内卷继续加剧。

华为各个部门都有大量的内卷,特备是质量运营成了内卷最大的推动者。因为华为的流程、制度的大的框架已经很完善了,但是各个部门为了出绩效,把流程不断打补丁,搞得越来越精细化、越来越趋向“完美”。还有IT,本来以前的工具很好用,非要推倒重来搞新的,搞了新的反而不好用了。华为现在这种内卷浪费太多了!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国人基本上是世界上最累,最勤劳的国家。然而没有搞出跟我们人口,经济总量相当的创造和技术,没有掌握像样的核心技术(可以卡脖子的)。这就是内卷造成的,内耗掉了。

本质上还是蛋糕不够大,僧多粥少愈演愈烈。市场只能养活500万个码农,但是每年又有100万新人进来,你说该饿死谁?可能等到GDP有5个美国时才能解决,但问题是才到0.6,美国就已经被吓得跳脚。全世界人民一起卷起来吧。

从基因繁衍和进化论的角度看,内卷是无法避免,必然会来的。内卷严重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以自然进化(或者自然变异、再或者自然灭亡)等各种方式结束内卷。以外力干涉内卷的结果几乎只会有一个,迅速形成新的内卷,形式不同,内涵一致。

内卷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前面有人站起来看,最终导致所有人都站着看。

大量专家在做的证明题(证明主管决策正确)就是典型内卷。老板刚刚发了一个发挥专家价值的讲话,我觉得风险很大,弄不好就是进一步的内卷。比如,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很多领导。没本事去市场验证,就做内部各种撕扯,讲胶片以夺眼球,抢功劳以证能力,踩前人以博出位。其实更重要的在于,谁给了“内卷”的氛围?为啥擅长“内卷”的人能获得好评升官发财,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内卷”行列?

咋说呢,说烂了的道理 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你看博物馆里的展品,不都是自古以来 皇室贵族 吃饱了撑的,钱多的没地儿花,一个小物件耗费几百几千工匠十几年做出来的吗?没有皇室的内卷,大概就没有兵马俑、故宫、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了吧!

想起一个词“熵增定律” 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朝着混乱的方向发展的, 人必须要做出努力去克服这个宇宙规律,使得事物朝着规律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熵减”。所以这是不是说明,内卷这件事情,是宇宙发展的一种必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既然如此,正视它的存在,想办法去尽量减少这种内卷,并且从内心里去允许这个过程的存在,会好一些?

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在东京的驻日外国记者协会举行记者会,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陷入了严重的内卷化。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4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那些试图用成功模式,试图用英雄人物的人性当作一把律尺,屏蔽掉人和万事万物巨大无穷性的企图,都是最邪恶的!

1986年,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在《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一书中,从哲学上区分了世界上的两种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传承延续为目的。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的游戏玩的就是无边界。有限的游戏具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规则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游戏会结束。无限的游戏既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游戏本身中来,从而延续游戏。

无限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存在,没有终点,也没有赢家,期待着传奇,改写着规则和剧本,升华着人类的进程。但充斥在我们周围的,是以有限游戏,在无限游戏中追求着“只不过是瞬间”的赢,却消耗着继续参与游戏所必需的意志与资源,带来信任、合作与创新的衰减。

无限游戏与有限游戏构成了人类生活和发展。在有限游戏中,如果没有了精益求精和匠心匠魂的创造,进入简单复制拷贝的重复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卷化。内卷化是有限游戏中的一种存在形式。生生不息的世界,就包含着有限游戏的内卷化内耗的淘汰和推陈出新的新生。

这是个有巨大无穷性时代,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奇,改写剧本,自性爆发无穷的可能性展现。认识无穷性的本体,“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保持空杯,保持开放”,或许我们可以点亮心灯,照亮黑暗,人类就会连接一个无穷性的未来。

这个事业需要一大批志士赞天地之化育,即弥补天天演化生命的缺憾,需要志士们向世间的苦出行、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遭遇的真正挑战,而又能够拿出大美绝活来解决问题迎接挑战。

这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需要我们跳出过去有限竞争封王封权而沿袭过去老路,任何用过去成功封权的方式框定未来,用既有的成功模式去框定人的巨大无穷性,都是极其邪恶的。

这是一个需要新建树的时代,每个人把内在还没有存在的东西挖掘出来让它们存在,人人自性爆发拿出绝活弥补天地演化生命之缺憾的时代。需要我们深深进入天下苍生最深切苦难,并能有办法去解决。

这是一个需要至美、至善、至真、至诚的时代。于是我想邀请朋友们一起读詹姆斯·卡斯的书。看看我们究竟从中可以找到什么。他说:

邪恶萌芽于历史可以梳理出一个合理的绝对理念这一历史悠久的信念。好像过去的经验正将我们带往一个可指明未来的结果,这便是邪恶的。一个国家相信自己是“地球上最后也是最好的希望”,这是邪恶的。

5
有限思维与无限思维

无限思维是本来,有限思维是自闭。人的能力智慧本可以无限地去拓展。有限思维的人,把世界圈起来,自己就狭窄了;而有无限思维的人,无畏挑战,去玩去自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2020疫情肆虐全球以及随之而来的撕裂、脱钩等阴霾中,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的美国精英,坠入了一种封闭的有限思维。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最近(杨斌|有限思维&无限思维)指出了美国政客的思维症结:

“有限思维中,你的未来和我的未来有着零和的剧本结局,无限思维却让你的未来和我的未来成为我们的未来,我们彼此为层出不穷的惊奇做好了准备。”

希望美国政客可以听到这样智慧的声音。也希望那些在短期局部赢得胜利的成功者,别忙着沾沾自喜。我们是不是把无垠的可能性圈起来了,而暂时得到了一点可怜的瞬间的赢?

杨斌解析了一系列有限思维与无限思维的特质。我感觉这些特质告诉我究竟什么是第一性的原理。我们以前死守的成功经验,闹了半天都是有限思维。世界是无限思维开拓和建构的。而想要更好地掌握无限思维,就必须是一个从0-1的创造者。不懂得无中生有,就没有办法创造一个新世界。

我喜欢杨斌的概括。他的概括,也说出了内卷化的弊端:

有限思维享受我赢而对手失利,无限思维却享受棋逢对手而带动彼此的活力;有限思维以控制来带来下属的亦步亦趋,无限思维以信任解放团队的主人翁感、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有限思维惧怕颠覆希望在稳定性中得到边界内的利益,无限思维拥抱变革在超越中进入突破边界而恍然的新天地。有限思维的焦点是获得稀缺的权力(power),无限思维则聚焦于开放而非封闭的力量(strength)。

有限思维与可能性为敌,消灭可能性带来的纷乱;无限思维与可能性为伍,激发可能性而释放红利。

有限思维在意的是领导人的自我安全与权力维系,希望代表着自己过去成绩的头衔能延续到未来;无限思维的领导者无我而富有勇气,听从内心深处正因志业的召唤,以朴素并具有无尽可能的名字开放了所有能让彼此关系变得深刻而互惠的可能性。

有限思维中,你的未来和我的未来有着零和的剧本结局,无限思维却让你的未来和我的未来成为我们的未来,我们彼此为层出不穷的惊奇做好了准备。

6
无限思维的信仰者

美国篮球传奇人物约翰·伍登教练,是一位“无限思维”的信仰者、实践者与布道者。伍登教练的核心理念是:

“在我的执教生涯里,我很少或几乎没有说过‘赢’这个字,也很少论及‘打败’对手,以及激励某个队伍争夺第一名。我对成功的定义是这样的:竭尽全力,达己最佳而感到自足,由此得至内心平静,谓之成功。”

这是“伍登教导力”的核心理念,让队员们从记分牌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沉静下来、努力起来。

无限思维的信仰者众多。特斯拉、乔布斯、贝佐斯、马斯克、稻盛和夫、任正非等等都是。

7
灰度哲学是无限思维

任正非是反对内卷化的先锋。任正非生于封闭的时代,饱尝封闭贫穷之苦,他从自己生命的跌宕起伏中,总结出灰度哲学。灰度哲学的要义就是“开放、妥协、包容”,这是内卷化社会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事。

正是在灰度哲学的指导下,华为从一个弱小的皮包公司,一下子成长为世界一流科技大公司,引得美国政客眼红,带来美国举全政府之力全球打压围剿,反而更加激发了华为人的创造力。任正非宣称:我们就是要向美国人学习!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机制,不学习先进就是死亡!

宇宙实体是无穷性的。灰度哲学,作为实体的一种认识论,本身也是无穷性的。

灰色是黑白两极的中间色,有着无穷的可能和延展。无穷性生命是灰色,矛盾重重而富有创造力。

灰度,是需要时间和失败才可以悟到的。那是无数次的惊心动魄,无数次生不如死的颤抖,终于有了超然的整体观。从那个灰度的高度看下来,宇宙无边界,人的潜能无边界。而人们却常常不接受灰度,非要来个黑白分明,非要自己把自己活活拘死。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大多失利,为什么?任正非仔细研究后发现:历史上的变革者太激进、太僵化、太苛刻、太短促、太急迫、太全面,缺少宽容、缺少妥协、缺少开放,缺少灰度。他们不知道在混沌灰度的世界里,是非、善恶、高下、前后、长短等等分分钟在转化。灰度中保持平衡的智慧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惟有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方可为天下溪、天下谷和天下式。

任正非灰度哲学发展三阶段。

起初任正非写《管理的灰度》,意在强调高级领导干部,思维做事需要懂得“开放、妥协和包容”,这也是灰度哲学最初的三个内涵。

后来任正非写《灰度领导力:每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是在强调灰度意识,已经不单单是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特属思维,应该是每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了:

“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2018年,任正非开年讲话,更把灰度哲学诠释为八个字,“保持空杯,保持开放。”强调灰度意识,是每个华为人都应该有的思维模式。

灰度哲学之命运交响曲

罗宾斯,21岁,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他用3个月的时间,倾心绘制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任正非的命运交响曲。

8
灰度哲学的三个定理

在《任正非找北》一书中,我提出灰度哲学的三个定理:

第一个定理:个人和人类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件事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个当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每个人为原点,连接无穷的可能性。

第二个定理: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灰度即反转,灰度即无限。未来发生的概率或强化或弱化,取决于当下如何拿捏动态平衡。中庸之道,大中至正。叩其两端而执其中。执两用中。

第三个定理:人为一件大事而来,就是把还没有存在的内在天赋潜能,拿出来让它们存在。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灰度哲学就是强调万事万物的无穷性。人必须跳出从小有限思维打下的有限性底盘,觉醒每个人的无穷性,觉醒每件事的无穷性,觉醒每个当下的无穷性。

灰度哲学的精华就在这里。一个人还不知为什么而来,不知道不担当,没有悲悯心和人生目标,就不可能用好灰度哲学。在一系列危机点拿捏动态平衡,或生或死,最根本的平衡砝码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和意志力。惟有向世间的苦处行,勇于去解决人世间的苦难和挑战;向自己的苦处行,拿出大美绝活,实现自己的价值,解决人类发展的挑战。

任正非真正不同凡响的是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可以把19.4万华为人的心安住在创造大美绝活上。当每个华为奋斗者不断拥抱变化,不推诿,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不空话,不撒谎。回归本源,点亮心灯。头拱地,出绝活,以创造大美绝活上的确定性穿越环境变化的巨大不确定性。

杨斌概括得很好:

教育者,须先觉悟“无限”,才孕育新世界。

欲有大成就的人,造物者与教育家,都是具有无限思维的人,都是拥有灰度哲学的人。

9
你灰度了吗?

内卷化的化解,关键还是看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不是准备开启内在天赋潜能,拿出大美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清晰了人生为什么而来,剩下的就是叩问“你灰度了吗”转换频道。

“你灰度了吗”?这一问很给力。借此实际上在即物穷理,在叩问每个当下的第一性原理。一旦即物穷理得到了当下第一性的原理,化解之道也就自然流现了:

你当真开放了吗?

你当真空杯了吗?

你破除内卷化了吗?

你具有无限思维了吗?

你创造无限可能性了吗?

你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你自由自在地逍遥游了吗?

……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