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席勒的叙事经济学:自承其重的社会
2020-01-08 20:48:50
  • 0
  • 0
  • 1

以下文章来源于思想库报告 ,作者SIFL

来源:《华尔街日报》 

经济学是关于其系统内的人的研究,但人在哪里?许多有学问的经济学家把这忘得一干二净,《叙事经济学》(Narrative Economics)的作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并没有,他认为,在对股票、债券和房产进行表面上客观的估值时,反复无常的人类情感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席勒曾成功预测了千禧年房地产泡沫和互联网股票泡沫,他现在恳请他的经济学同行们,在专注量化分析的同时也稍微关注下“叙事”。按照席勒的定义,叙事是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就像你无法从脑海中摆脱的歌曲一样,它们会引出你的想法和情绪;但与音乐“耳朵虫”不同的是,它们也会推动行动。

有些叙事是真实的,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政治经济观点的激烈争论。席勒举例,“房价只会涨”就是一个爆炸性错误叙事的例子,而比特币的崛起会挑战法定货币的垄断地位则是一种有争议的叙事,但可能很快就会变为爆炸性的叙事。无论对错,每一种信仰体系都驱使人们告别辛苦挣来的钱。

席勒表示,在经济史上,有些叙事一再出现,例如,对新技术会带来失业的恐惧在大萧条时期很普遍。另外,前几代美国人一直关注着货币标准之间的竞争:一派认为美元应该挂钩黄金,用一定的黄金重量定义美元面值,另一派则推崇白银,还有一派准备将这两种金属纳入美国货币体系。所有人都在编造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1896年总统大选的故事主线,最后黄金胜出。

席勒不仅希望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或者至少是支出、雇佣和投资的故事),还想开启“关于经济变化的新理论”。他认为,试图仅通过研究数据来理解重大经济事件,“就像试图通过研究印刷宗教传单的成本来理解宗教觉醒一样。”

很少有人会不同意《非理性繁荣》(2000)一书的作者的观点,即经济预测者需要帮助。但是,对引人入胜的故事的研究是否能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法,则是另一回事。读者可能很快就会开始思考,故事在哪里结束,事实在哪里开始——在经济因果这一令人困惑的领域,是否真的存在与事实相似的东西。

1920-1921年严重但短暂的萧条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1918年停战日后一年左右,麻烦开始了,物价飞涨,而工资、利润和信心开始下跌,很自然地,人们在这困难时期创造了投机倒把获取暴利而又冷酷无情的老板的故事,1921年的热门歌曲《我们很穷,但很开心》(Ain 't We Got Fun?)就是那个插曲的产物。但与1929年开始的那次衰退不同,这次衰退并没有转变为持续十年的大萧条——相反,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快速上扬了。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情绪也随之高涨,阴郁的抑郁情绪很快被乐观情绪取代。席勒推测,“1921年的大幅复苏可能要归功于这些新的叙事,而不是政府为复苏经济采取的任何积极刺激措施。”

当然,其实那时政府也没有出台货币或者财政的刺激政策,当时并没有关于零利率货币政策益处的只字片语,也没有小幅通胀必要性的论断,实际上,1920年,美联储没有降低利率,而是提高了利率。你可以说正是由于缺乏刺激政策、才使得市场力量得以自由发挥(特别是,允许名义工资与名义价格同步下降),从而缩短了美国向新的非通胀秩序的痛苦过渡。无论如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至少能被人当作导致经济短暂衰退的原因,就像改变睦邻对话的框架一样。

商业认知本质上是政治性的,席勒指出,在18和19世纪,“大多数人……没有退休或送子女上大学的概念,所以他们没有动机为这些目标存钱。“穷人应该学会储蓄”的思想在19世纪逐渐形成,是储蓄银行运动宣传的结果。他补充表示,没有人认为“衰退可能是由普通人被这些宣传吸引并试图过度存钱造成的”。无论如何,影响社会的所谓危险故事是节俭和自力更生。

或者想想2001-2006年由抵押贷款吹大的房地产泡沫,席勒不仅有先见之明,而且也很有勇气(试图平息大规模的错觉并非易事)。在房价永远涨这种错误且代价高昂的说法出现之前,有一种说法是,一些银行太大而不能倒闭,可悲的是,这些巨兽相信了这一点并大举放贷,仿佛政府就在它们身后——事实的确如此。因此,像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那样“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和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创造并发放的抵押贷款让数百万美国人有机会购买了过多的房屋。

至于美联储,它遵循的说法是,央行应该进行干预,以防止衰退和熊市,并引导消费者价格指数每年2%的上涨。“金融抑制”是央行实现上述说法的途径,美联储和它的海外同行们,通过使长期债券收益率越来越低,甚至低于零也不罢手,来推动所谓更富有和安全的世界,也许,21世纪的叙事是这样说的,但或者更好的说法是节俭、自力更生和自由放任的政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